靠蚕丝被东山再起的李长富

2011-12-06来源 : 互联网

李长富,70后,自称来自沂蒙山区的苦孩子,十万人家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是记者采访的**人物中*有“故事”的人。 16岁从临沂来闯青岛,做过箱包,搞过玩具出口,少年得志,却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近乎破产。机遇巧合结识浙江湖州的“大哥”,创办江北**家桑蚕丝家纺公司,兄弟俩“划江而*”,十年时间成就新事业。李长富带着沂蒙人的朴实、坚韧不拔和聪明勤劳,他自己总结奋斗二十余年,*大的**是交了大江南北的众多真心朋友。他的营销模式在全世界*一无二,他因此成为全青岛四百个居委会的朋友。并以青岛为根据地,向全国扩张业务。

16岁少年得志到近乎破产

1986年,16岁的李长富初中毕业,不甘于沂蒙山区平庸的生活,他一个人来到青岛。他喜欢一个人背着包考察市场,直到现在成为**,他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他发现箱包的利润很高,就借*承包了一家箱包厂。说是工厂,其实就是辽宁路街道办事处的一家福利作坊,工人都是残疾人。根据流行的箱包样式,工人生产出产品后,李长富一家家跑商场销售,*到了**桶金。

1994年前后,青岛兴起韩国玩具加工热。那时候加工一只玩具狗的利润有20元人民币,李长富心动了,将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到玩具厂的建设中,在李沧区兴建了厂房。然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工厂的订单急剧下降,*后连工人的工资都没有着落了,*后被迫卖掉了工厂。 “那是我*苦的日子,几乎连面条都吃不上了。 ”李长富向记者感叹起伏跌宕的人生,如果再坚持一年或转产服装,他的工厂肯定能起死回生,但人生往往没有如果。

结识兄弟十年“划江而*”

李长富没有颓废,带着沂蒙人特有的“杠子头”精神,背着小包,沿着山东的城市一个个地走,考察市场。在潍坊遇到了浙江湖州的一名商人,两人一见如故,当即一起到湖州南浔考察市场。在当地,李长富看到漫山遍野的桑蚕灵机一动。南方冬季没有暖气,喜欢北方的厚棉被,北方有暖气,将来生活条件提高了必然喜欢南方天然的蚕丝被。况且整个北方还没有一家正规的蚕丝家纺企业。两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在南浔和青岛建厂,并立下君子协定“划江而*”,李长富主要负责北方市场,大哥负责南方市场。

交上四百个居委会朋友

谈起**笔业务,李长富记忆犹新。在跑破了新鞋之后,他在日照批发市场寻友未果,走进隔壁一家批发部,与女**攀谈起来。一个月后,这名女**提着2万元定金拿走了30万元的货。兴奋之余,他也认识到必须找到自己的蓝海。在背包游走的间隙,他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此后,他公司搬到了崂山区,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岛400家居委会里出现了这样一个朴实的沂蒙人身影。他邀请社区的居民到崂山沙子口爬山、看雨林谷、吃农家宴,车接车送,不收一分*。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半信半疑的人去了,果然免费吃喝一天,还能欣赏到古代的缫丝纺线机器,学习到辨别真假蚕丝被的知识,买不买随便,绝不推销。只要大家回去帮忙口碑宣传即可。就这样,**年,李长富掏了55万元请客,轮番请400个居委会的居民来玩,自己舍不得吃穿,也要让人家满意。一年之后,李长富走到哪个社区,都有热情的居民叫着“老李”招呼他去家里喝茶,他的销路也打开了。

带着这个*特的营销策略,他打开了山东、河北、东北三省、天津、北京等地的北方市场,也普及了真蚕丝被的辨假知识。起码这400个居委会的居民知道:标注蚕丝被的不一定是蚕丝,按国家标准可有50%的人工丝;标准100%桑蚕丝的才是真正的蚕丝被;真正的蚕丝被燃烧起来是白烟,有头发烧焦的气味,不起球;真正的蚕丝被不会用机器缝制。如今,他的“菲戈家纺”已经成为北方*大的蚕丝被企业。即将满40岁的李长富给自己下一个十年定下了目标,在青岛发展桑茶种植,创办蚕丝高端会所。用他自己的话说:“交朋友,干事业。 ”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