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由于部分**棉商11月底到港的印度棉数量不多或没有到港,导致无法向国内进口企业交货,个别进口企业主动提出解除采购合约。另外,由于印度棉价格止跌反弹,9日同等级印度棉S-6和美棉的价差达到10美分左右,因此部分进口企业提出解约,进口**转向美棉。一些**棉商担心,一旦印度国内棉价持续上涨,与美棉和其它品种的价差继续缩小至8美分以下,那么中国企业的违约很可能大幅增加。
据两家新加坡棉企反映,近半个月来订购远月外棉的主要是一些大的贸易公司和规模比较大的棉纺厂,而青岛、张家港、上海等地一些中小贸易公司对**棉商的远月报价兴趣并不大。虽然国内外同等级棉花的价差仍在2000元/吨以上,但2012年除了1%关税配额外,滑准税配额很可能要拖到5月份甚至7月份以后才能增发,原因是国家已经采购了大量外棉入储,再加上89.4万吨1%关税内配额,留给其它企业进口的机会并不多。
近日,青岛、张家港、上海港等保税区内、外仓库的外棉报价总体止跌企稳,11月中下旬至12月部分贸易企业集中抛货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明显减弱。近日,2010/11年度低等级印度棉、西非棉报价稳中略有反弹,一些大贸易商S—6的报价为17500-17600元/吨,与2011/12年底S-6的现货报价相差500-600元/吨,而2012年1月份船期S-6报价则下降至92-93美分/磅,少数企业报到94-95美分/磅,折算下来2月份前后抵港的净重价格为15000-16000元/吨(不计进口配额价格),与郑棉CF1203、电子撮合MA1203的价差达到5000元/吨以上。据悉,部分中国进口企业采购印度棉、美棉、澳棉后直接在郑棉上做套保,但由于配额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套保没能有效封口。
12月上旬以来,某**棉商2011/12年度美棉的到港数量大幅上升,主要进入青岛、上海保税区,国内企业签约后被要求在三个工作日内开具即期信用证提货,印度S-6Sekul/21—5/32″、S-6Sekul/21—1/8″、RGSekul/21—1/8″和RGSekul/21—3/16″的报价分别为97.50美分/磅、97美分/磅、95.50美分/磅和96.60美分/磅,船期为12/1、2/3月,而且两个月份船期棉花报价一致。一些外商表示,虽然一些小棉商1月船期印度棉S-6的报价已出现91-92美分/磅的价格,但很可能是用J34或掺入J34籽棉加工的皮棉,并非货真价实的Shankar-6。
对于ICE期货的短期走势,某外商分析认为,一方面**消费市场极度疲软,供需压力不支撑棉价高位;另一方面虽然短期内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不大,但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还要继续向核心国家扩散,因此ICE期货主力合约再破90美分并逼近85美分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