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新海——科技改造古老夏布工艺

2013-03-22来源 : 互联网

夏布是以苎麻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苎麻纤维长度为棉花的6至10倍,同时又适宜与羊毛、棉花、化纤混纺,既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又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夏布制造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区。

江西分宜夏布以“轻如蝉翼、薄如宣纸、软如罗娟、平如水镜”而著称,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上世纪20年代,分宜县年产夏布10万匹,进入手工夏布生产的全盛时期。然而,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纺织工业的不断进步,先进纺织技术不断应用。手工制造的夏布因质量不稳,花样单调,颜色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市场逐渐萎缩。近年来,江西夏布产业通过科技创新改造升级,依托传统文化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发新产品,逐步走上了一条振兴之路。

科技改造古老产业

说起夏布的**,新余市分宜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1997年初,30岁出头的邱新海毅然辞去分宜县麻纺公司副经理职务,向亲戚筹借3万元在老家分宜县创办了一家夏布厂——分宜县双林新达纺织厂。虽说是厂,设备却很简陋,用的是老式腰机,招了十几个工人,便开办起来。此后,他一头扎进了夏布业的“商海”,一改夏布坯布直接销售的传统做法,建起了手工式夏布漂染坊,将夏布印染后再外销,销售价格也有提高。

刚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邱新海又开始尝试用植物染料印染夏布。经过精心组织,反复试验,采用植物染料印染夏布获得了成功。1998年10月,他从韩国引进一套**先进的夏布加工生产设备、成立了新余市双林恩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建立了国内**家集苎麻、苎纱、漂染、成衣、床上用品于一体的夏布深加工企业。

1999年,邱新海又引进韩国机械设备,筹建年产印染30万匹夏布的植物染料印染生产线,2003年扩建到60万匹/年的产能。机械印染夏布质量好,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科技含量的提升使得企业效益成倍增长,当年销售额就增加3倍,仅此一项年增收就达60多万元,出口创汇也逐年攀升。

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邱新海通过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决定**生产工艺,开展苎麻生物脱胶精干麻生产尝试。“化学脱胶对植物纤维损害大,而且COD排放高,*理困难,一直是制约苎麻产业做大的瓶颈。”邱新海告诉记者,2001年,他们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签订了“苎麻微生物脱胶”**技术可实施合同。引进“苎麻快速生物脱胶***”**进行中试,并于2002年列入国家星*计划成果转化项目。2004年4月项目通过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5年,企业更名为恩达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经过6年的持续研发和不断改进,2007年恩达家纺耗资6000多万元的苎麻生物脱胶技术和设备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尽管实现生物脱胶工业化连续生产的可能性只有50%,我们还是把全部家底都投了进去,还从银行贷了款。”邱新海向记者谈起了当年决策时的决心:“算是破釜沉舟了。”

2008年5月,国内*条年产5000吨的苎麻生物脱胶电脑自控生产线在恩达家纺顺利建成,其研发设计的苎麻微生物脱胶罐,开发的苎麻生物脱胶电脑自控设备和工艺获得国家**。2008年5月27日该工艺通过全国麻纺行业协会**评审,苎麻微生物脱胶项目,用水量比化学脱胶降低49.09%,产品质量和污水排放控制方面均达国家一级水平。

在恩达家纺生产车间,公司副总经理黄建新拿出刚脱完胶的几捆比头发丝还细的苎麻纤维告诉记者:“这些原料经过与棉花混纺后形成的**麻棉纱线,比市场上的其他产品价格每吨要高2000元。”

有了核心技术的恩达家纺吸引了不少下游企业前来合作。江西五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在考察恩达家纺后,当即决定与恩达家纺合资成立恩达时尚面料织造有限公司,在分宜建设10万纺锭的夏布色织布厂。“恩达夏布产业有特色,有市场,有未来。”陈卫东这样看。

“企业已经进入了集团化发展阶段,恩达的产业链条已经从上游的种植一直延伸到*后的布料,并着手建设夏布交易市场。”江西恩达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新海告诉记者。此外,恩达家纺还收购了北京一家贸易公司来进行布料设计和**,并与法国一家知名设计公司达成合作,在**上**中国夏布面料。

“世界服装T台上,棉、丝、毛、化纤面料的服装比比皆是,苎麻面料的确鲜见,很多知名设计师都想在这方面进行突破。”邱新海踌躇满志地向记者勾勒夏布产业的未来:“而我们正好可以提供各种**夏布面料,未来的世界高端服装,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