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富春山居图》的艺术价值

2013-03-01来源 : 互联网

曾经入选民间**的苏绣《富春山居图》,是东莞帝康酒店管理集团的藏品,很具有代表性,国家文物鉴定委员吴镇烽、杨臣彬、云希正等18名**认为其是“中国民间**”当之无愧,毫无争议。苏绣《富春山居图》是一幅长11.32米、宽33厘米的大型作品,由中国文联委员、**苏绣传人姚建萍带领30多位技师耗时1年时间完成。为此,创作团队曾先后三次重走富春江,重温黄公望当年创作历程,把从陆路、水路不同视觉看到的美景,运用散点透视勾画出奇妙境界,很好地将黄公望的“披麻皴画法”与“姚氏苏绣针法”**结合。

这件苏绣长卷是由86岁高龄的苏绣**任慧闲带领10位**历时近一年完成的,也是她生前*后一件作品。作品根据《富春山居图》按照1:1比例复制,经过了苏绣这一艺术形式的再创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多年前,广东一位苏绣藏家得知苏绣《富春山居图》之后,多次找到任****,**们被其诚意感动转手出让。四年前,东莞帝康酒店管理集团又三顾茅庐,不惜重金买下此作,准备专门建立艺术馆收藏。

苏绣长卷《富春山居图》采用了数十种针法,按画面景物的颜色、层次、光影明暗、丝理转折绣制而成。整幅作品长1163厘米,高43厘米,整体色彩不灰不跳和谐优雅,用刺绣特有的艺术语言,再现了650多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神韵。

苏绣《富春山居图》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画作,而是在画作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增色不少。原作《富春山居图》重于笔墨意趣的挥洒,画中的山石树木多用干笔皴擦,有的地方用淡淡的水墨渲染,不施雕饰,简洁自然,布局繁简得当,虚实相生,富有疏朗秀丽、爽明潇洒、精奇灵动的风格。董其昌在题跋中惊呼:“此卷一观,如诣宝所,虚往实归,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而苏绣《富春山居图》刺绣时采用了擞和针、散套针、齐针、斜缠针、虚实针和旋针等几十种针法。用黑、白、绿灰、水灰、赭、绿、红等多种色线,每一色线从深至浅又多达二十个色级。按画面景物的颜色、层次、光影明暗、丝理转折,千针万针绣成。绣丝平均分为三丝,*细处如江水的波纹、远方的丛林,仅用一丝(一丝为一根绣线的二十四分之一,“细如蛛丝”。)

整件作品共耗绣丝达769克,绣工精细,技艺精湛。与原作相比,并不逊色,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获得了“中国民间**”的称号。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