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青岛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

2012-09-04来源 : 互联网

一头花白的齐耳短发,一身朴素的藏蓝色西装上衣,一口地道的即墨方言,一脸谦和亲切的笑容——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就是有着50年的出口历史、全国*大的发制品、针织服装出口生产基地的青岛即发集团董事长陈玉兰。朴实,是年过六旬的陈玉兰给人留下的*深印象,身为董事长,衣着打扮却和邻家老太太没什么区别,甚至很难联想到她和一个有着26亿元资产 、名声赫赫的民企有何关系;30年的时间,即墨县城一个制发小厂,愣是在她的手里变成了中国民营针织*头,职工从200名扩大到1万多名。她走出的这条新 “丝绸之路”,把即墨和世界各地的30多个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30年前:硬道理中杀出的**羊

谈起 30年来的“发家史”,陈玉兰感慨依然透着朴实:“即发的今天,不是因为有了个陈玉兰,而是因为有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小平同志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了民族企业30年来从未止息的**机遇。”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发还是一个以头发加工为主的集体小厂,1974年,陈玉兰被任命为生产经营副厂长。而就在陈玉兰接手生产经营之后,**化纤假发开始突飞猛进发展,传统档发产品出口滞销,厂里的效益跌至*低谷。陈玉兰当时三十刚出头,凭着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闯劲儿”,她果断地提出:不跟**上的冲击较劲儿,调整档发生产的出口,**别的路子,上新品种的生产线,加快行业拓展。

从那时开始,即发的产品丰富了起来,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上升。随后,陈玉兰被一致选举为厂长。

东渡:她**个走出**

就在企业摆脱困境、抬头起步的关键时候,1981年初,受出口配额的限制,当初把企业从生死线上拉回来的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企业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还得另寻他路!”陈玉兰在心里暗自发狠。当时国家提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经过国内外的多方考察,她获得了一条重要信息:**市场纯棉针织内衣供不应求!

1981年,她毅然去日本,这也是即墨的**个企业出国学习小组。三个月的学习期不到,陈玉兰就按捺不住提前回国。1982年,她办起了即墨**个来料加工项目,继而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订了即墨**个针织内衣补偿贸易项目,企业实现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转移,年产值从几**元发展到了上千万元,一跃成为即墨市产值利税大户。

“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一点也不假,我们办企业的目标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要不是国家提出改革开放,要不是有‘硬道理’作为支撑,即发不会迈出这么关键的一步。”作为国内针织行业的“**羊”,如今的陈玉兰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往事仍感慨良多,她告诉记者 ,那既是自己的年轻岁月,又是即发的步履维艰,也是国家的发展见证。

上世纪90年代:即墨因她出了名

即墨市是青岛市的县级市,而在国内外,即墨是有名的“中国针织名城”,即墨人都说,即墨市能出名,陈玉兰功不可没,没有即发集团这个“**”,“针织名城”就没有含金量。

这话并不夸张,1993年,陈玉兰与世界 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共同设立青岛贵华针织有限公司,后来又与另一家500强企业日本日绵株式会社合资设立青岛中绵针织有限公司;1993 年,陈玉兰夺得了自营进出口权,针织品出口地由单一的东欧市场拓展到日美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即发改制为民营企业。一路走下来,共组建合资合作企业18家,其中与世界500强企业举办合资企业5个,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辅料一条龙的针织服装产业链,出口世界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眼下:借金融风暴“走回来”

今年,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让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深受影响,南方地区的制造加工出口企业,一夜之间就倒了上万家,国内纺织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寒冬。

“难关是得度过,但还是得找发展的路子。”几经起伏的陈玉兰对每次困境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她告诉记者 ,要挺过这次经济寒冬,必须得启动国内市场,从外向型的“走出去”到内向型的“走回来”。

陈玉兰说,内向转型,并没有脱离发展的步伐,当前国家也大力刺激内需,而即发也在寻求内需。在预约采访时,陈玉兰就一直奔波于济南、北京、上海、天津之间,目前,即发这些城市的布点已经全部启动。

“已经快70岁,总有退下来的那一天,但我相信,即发会一直发展下去,这是个谁也改变不了的硬道理。”陈玉兰拢拢耳边的头发说道。

敢作敢为 她两度挽救企业

陈玉兰的创业写满了奋斗,充满了艰辛。1974年,陈玉兰被任命为生产经营副厂长。当时,受**化纤假发的冲击,全国人发行业普遍不景气,传统档发产品出口滞销,效益低下。具有**精神的陈玉兰果断提出:压缩档发生产出口,实施品种更新换代,加快行业拓展。由此,劳保手套、教习假发、玩具假发、男女假发等系列新产品一举打入**市场,企业经济效益直线上升。

全体职工看到了陈玉兰的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一致选举陈玉兰为厂长。正当企业摆脱困境、抬头起步的关键时候,1981年初,受出口配额限制,企业主导产品劳保手套一度停产,企业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她带领三名职工赴日本考察学习,详细地进行了来料加工项目的咨询论证。于1982年成功地开展了即墨**个来料加工项目之后,1984年又成功地与日本兵库县贸易株式会社签定了即墨**个针织内衣补偿贸易项目,使企业迈出了跨行业经营的关键一步,更使企业从每年几十万元的销售产值,发展到了上千万元,一跃成为即墨市产值利税大户。

1987年,国家实行“拨改贷”政策,对轻纺出口产品重点项目采取招标制。在陈玉兰的努力下,成功使公司的针织项目中标,争取到资金370万元,并且利用日本政府“黑字还流”贷款300多万美元,使技改项目顺利实施。

上新创新 让企业勇立潮头

“发展发展再发展,保持企业基业常青”成为陈玉兰奋斗的*高目标。从1984年到2005年,陈玉兰带领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出口创汇稳步快速增长。进入2003年,实现各项经济指标位居中国针织行业综合竞争力**、中国针织服装出口排名**、中国针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序**,名列山东省工业企业(集团)百强企业、全国进出口*大的200家企业、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在陈玉兰的精心策划和努力工作下,即发集团目前已与世界500强企业举办合资企业5个,实际利用外资7000多万美元,形成了纺纱、织布、染整、印花、服装加工、包装辅料一条龙的针织服装产业链,年产量达到1亿5千万件,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2000年开始建设的即发针织生产基地,累计投入10亿元,有9个中外合资项目投产,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促进了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建立了全国针织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平均每年开发新技术上百项、新产品上千种,集团销售收入的27%、利润的30%以上来自于技术创新。“即发”牌甲壳质纤维保健针织内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专利。高弹针织服装面料定型技术、成衣染色技术等成为即发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技术优势。

诚信求实 管理做活大市场

多年来陈玉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先进管理经验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即发特色的管理文化,创立了适合自己企业实际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法”,即:对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成本核算、现场管理、市场营销等全方位进行量化、分解、控制、考核,*终实现质量目标,形成了即发特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具即发特色的是他们总结推行的“1235质量保证法”,即:“一评、两比、三不、五确认”,并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劳动竞赛来贯彻落实,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同行业率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和绿色环保标志产品认证。

陈玉兰坚定“市场共同开,有钱大家赚”的经营意识,把贸易往来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在巩固日本、美国市场的基础上,及时开发了俄罗斯、中东、欧洲、南美等市场,先后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贸易公司和办事机构,与沃尔玛、家乐福、GAP等多家大公司建立了长期商务合作关系,“即发”牌针织服装声名鹊起,销量快速递增。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